新闻
在线束布置设计过程中,熟练使用CATIA软件进行线束布置只是一个方法,更重要的是线束布置经验的一些积累,下面是我从线束布置里面挑选出的部分内容。
线束工程师进行线束布置时需要考虑与各个零部件之间的间隙设置、进行线束布置的走向控制、线束防水、线束装配维修性等。有如下设计规范供参考使用。
一、动态间隙
1.线束和运动部件之间的间隙要求大于25mm,线束初始设计应该与零件的运动包络保持7mm以上的间隙。
2.当线束两个扎带固定分别固定在有相对运动的零件上时,该段线束的长度应该大于这两个扎带固定点之间的距离25mm以上。
二、静态间隙
1.除了固定线束的零件,线束与相对静止的零件之间的间隙建议保持在6mm(含)以上。
2.对于护板的安装点,或者其他件的安装点,线束固定点应该保持在20mm以上,且尽量与护板安装点并排布置。
三、与管路的间隙
1.线束与液体管路(燃油管、制动管等)之间应该避免交叉布置。
2.线束与管路的间隙保证在25mm以上,若不能保证该间隙要求,应该保证线束走向,已防止相互磨损及短路
四、高温区域间隙
1.线束离排气管/其他高温区域的间隙要求200mm以上,若不能保证,需要使用耐高温的包扎物进行包扎,且间隙控制在50mm以上
2.对于发动机表面高于150度的区域,线束与其的距离应该不低于50mm,且需要使用耐高温的材料进行包扎或固定。
五、走向控制
1.一般情况下线束与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00mm左右,在有泥水等恶劣情况下,扎带之间的间隙不大于150mm。
2.线束走向应该避免成锐角;在拐直角的时候,为保证线束走向,拐角处均需设置固定点;钝角情况下,按照上一条进行固定点设置。
3.线束分支时,分支点离主干上的扎带固定点的间隙不大于100mm。
4.接插件尾部150mm以内应该设置固定点,防止线束晃动造成端子接触不良从而引起电气故障
5.线束应避免从金属支架边缘,焊接缝,积水处等恶劣环境下布线。
六、防水设计
1.线束穿过钣金时,应在靠近过孔的地方设置一个滴水点,即外部线束走向必须比钣金孔低,这样可以避免外部线束的水或其他液体经线束流入车身内部。
2.橡胶件对应的过孔尺寸应该与配合结构的料厚配合无误,另外建议橡胶件与钣金件的孔径(直径)的过盈量为1~2mm,沿着孔半径大于6mm以内的钣金表面必须平滑。
3.门线束在车门上的过孔位置应该低于在车身上的过孔位置,防止水沿着线束倒流进车内。
4.在车门防水膜内的线束,线束离防水膜涂胶边界要大于30mm,防止线束将防水膜顶起,造成漏水。
5.防水膜开孔位置必须高于线束分支点。
6.在汽车湿区布置时,设计时对插插件应该让接插件水平防止固定,用电器端接插件开口应该朝下布置,避免竖直朝上。
七、装配维修性
1.充分校核诊断接口的操作维修方便性,保证外部设备能够正常的插拔,同时诊断接口本身也应该能过拆装。
2.充分校核机舱保险盒,仪表保险盒的操作维修方便性。
3.校核接插件的插拔空间,建议接插件刚退出后,尾部空间不小于40mm。
4.校核固定卡扣的操作空间,在安装方向上,必须有足够的空间方便卡扣的安装、拆卸。
5.同一固定区域有多个线束分支固定时,不一样的线束分支应该采用不同类型的扎带孔,避免插错
6.校核线束安装固定点的位置,所有固定点在装配时要求可见,便于操作。因特别注意门线束及仪表线束。
7.仪表台、副仪表台、车门上的线束分支应该充分考虑拆装维修方便性,预留好线束的长度,线束冗余的空间,确保电器件能够正常维修。通常可以进行拆装模拟确定预留的长度,一般会比自然长度长50~100mm。对于经常维修的零件的线束分支(如组合仪表,音响,空调面板等)预留80~100mm。
8.线束过孔时,应该保证孔的大小大于比较大接插件的比较大尺寸5mm以上,如果接插件的数量大于5个,建议开椭圆孔。开孔尺寸校核时,应该确保接插件的数据与实物一致。
询问
最新博客